在校园这片充满希望与梦想的土地上,总有一些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们以卓越的才华、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成为了众人眼中的榜样。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范玉鑫的世界,探寻她的逐梦之旅。
范玉鑫
2021级人工智能2班,共青团员
曾任挖牛创新互联网工作室技术部部长
目前在吉利中央研究院实习工作,参与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科研管理系统、劳动教育系 统、药房机器人和基于视觉的物品分类智能小车
凭借着对学习的执着和努力,范玉鑫的成绩在班级中一直名列前茅。多次获得学校的奖学金,在专业竞赛中也屡获佳绩,赢得了多个奖项。
一、校级奖项:
2021-2024校级二等奖学金
2021-2023校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
二、省级奖项:
2024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H奖、2023年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竞赛省级二等奖
2023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省级三等奖
2022年计算机设计大赛省级二等奖
2023年计算机设计大赛省级二等奖、三等奖
2024年计算机设计大赛省级二等奖
省级奖项20余项,2023四川省综合A级证书
三、国家级奖项:
2023年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机器人世界赛国家级一等奖
2023年ISCC国家级优秀奖
2023年计算机设计大赛国家级二等奖、三等奖
国家级奖项4项、国家级大创1项
2024国家奖学金
2023国家励志奖学金
但她并不满足于此,她深知实践能力的重要性,积极参加各类实习项目。在吉利中央研究院实习期间,她迅速适应职场环境,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解决了很多难题,得到了实习导师的高度评价。下面是她在比赛中遇到的困难时的经历,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她的解决方法。
藏在成功背后的故事
基于视觉的物品分类智能小车(2024四川省智能小车竞赛), 在大三学年末,我受邀参加了智能小车队伍,项目以解决物品分拣场景中的自动化需求为核心,结合计算机视觉与嵌入式控制技术。初期,团队面临两大技术瓶颈:一是如何在资源受限的小车硬件上实现高效的目标检测;二是如何提升抓取动作的精度与实时性。为此,我们选择YOLOv4的轻量化模型作为基础框架,经TensorRT加速推理,最终将模型体积压缩至原大小的30%,推理速度提升至每秒25帧。在抓取控制上,我们创新性地融合OpenMV的视觉反馈与PID算法,通过70余次实验优化参数,将抓取误差从初始的±7cm降低至±2cm。
项目推进过程中,团队曾因硬件兼容性问题陷入停滞。小车的舵机响应延迟导致抓取动作频繁失败,我们连续一个月驻扎实验室,拆解硬件、重写底层驱动代码,最终通过引入中断优先级调度机制解决了问题。2024年6月,我们前往乐山参加智能小车大赛,与同省的40多个高校同台竞技,虽然没有获奖,但记忆犹新,每每想起,总会为当时充满冲劲的我们而动容。
真正的成长往往藏在未竟的遗憾里。没有奖状能衡量那些在实验室地板上和衣而睡的夜晚,也没有分数能定义为了0.1cm精度提升而较劲的执着。当我们为兼容性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又在破解难题后相视而笑时,我忽然明白:所谓技术创新,从来不是领奖台上的惊鸿一瞥,而是无数个平凡日夜中,用汗水与信念浇筑的、笨拙却坚定的脚印。
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范玉鑫感慨地说:“每一次的挑战都是成长的机遇,每一次的挫折都是成功的铺垫。只要心怀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就一定能收获属于自己的精彩。” 她的故事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在逐梦的道路上,要勇敢前行,不惧困难。
青春之光
青春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既要脚踏实地深耕专业,也要敢于拥抱未知的挑战。学习技术时,不必急于求成,而应像匠人雕琢玉石般耐心沉淀:多读源码以理解设计哲学,勤做项目以锤炼实战思维。竞赛与科研中,失败往往比成功教会我们更多——它逼你审视漏洞,重塑方案,最终在绝境中开辟新路。团队合作时,学会倾听不同的声音,因为创新往往诞生于思维的碰撞。更重要的是,永远不要将技术局限于代码与算法,而应思考它如何赋能社会。无论是参与公益,还是关注行业痛点,都能让我们的学习更具使命感。
青春如璞玉,需以汗水雕琢,以信念打磨。愿你我既能脚踏实地深耕技术,亦能仰望星空胸怀家国,在时代浪潮中书写无愧于心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