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特约记者 王旭 郭挺)近日,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22级人工智能专业《智能软件项目开发实战》课程凭借其创新的教学模式和丰硕的教学成果,受到广泛关注。该课程由王旭教授牵头设计,联合教师兰元帅、廖敏共同实施,通过多学科融合项目、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及主动学习模式,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与科研素养。
跨学科项目驱动:实践与学术双轨并行
课程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以人工智能领域的实际科研问题为导向,将智能家居、机器人技术、算法优化等跨学科项目融入教学。学生全程参与智能产品的硬件设计、软件开发及学术论文撰写,通过“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学术论文的规范写作方法。
线上线下协同:构建自主学习生态圈
课程采用“线上资源%2B线下研讨”的混合教学模式。线上平台提供课件、学习视频、参考文献、在线测试等微课资源,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线下课堂则聚焦课程教学的知识点设置微型项目%2B综合项目,教师团队围绕知识点,设计梯度任务,同时引入“翻转课堂”模式,鼓励学生自主汇报作品设计的进展,显著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学术成果丰硕:学生创新能力获业界认可
据统计,参与该课程的22名学生中,95%独立完成了5至6项简易智能产品设计及1项综合设计,部分成果已转化为学术论文与专利。学生**的《**》、**的《**》两篇论文被《**》录用;**团队设计的“**”等*项作品完成专利申请,展现出扎实的科研素养与创新潜力。
目前,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已在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推广,并计划深化产学研合作,搭建更优质的科研实践平台。未来,人工智能专业将持续推进教学创新,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