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团学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团学工作
三下乡特辑⑰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溯红·寻梦”社会实践小队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实践团:将青春写在丰碑上!
发布时间:
2025-09-18
来源:
阅读人数:

8月1日,南昌城头的枪声穿越97年时空,依旧振聋发聩。    

2025年8月26日,我们循着“八一”的脉络启程,开启我们这次的活动——不是为了回望硝烟,而是为了回答:如果当年的他们,用19岁、20岁的肩膀扛起了民族的重担;今天的我们,该用什么姿势,把“青春”写进新的时代答卷?

于是,有了这场名为 “溯红·寻梦” 的行走。我们把起点设在纪念碑顶端的那束光下,让“烈士”二字替历史点名;我们把终点留给自己,看能否把名字写在人民的心里。

13:00,所有队员在烈士陵园集合。阳光照得纪念碑上的红星闪闪发亮。大家自觉排成两列,摘下帽子,低头默哀60秒。耳边只有风声,心里却像放电影一样闪过课本里的硝烟与呐喊。

默哀完毕,我们依次走向纪念碑前。每人手中一枝白菊,脚步轻得能听见心跳。先把花轻轻放在台阶上,再后退一步,三鞠躬。第一鞠躬,敬他们的牺牲;第二鞠躬,谢他们的守护;第三鞠躬,接他们的火炬。花束很快铺成一条白色的小路,像给历史垫上了柔软的云。 

献花后,我们沿园区主道缓步绕行。左手边是青松,右手边是墓碑。每经过一块碑,就停下脚步,默念上面的名字和生卒年。有人小声念出“19岁”,大家不约而同放慢呼吸——原来青春可以永远停在19岁。有人把名字抄进随身带的小本子,说要带回去给室友看看,“这就是我们的同龄人”。

15:00,阳光把影子拉得很长。我们在纪念碑前拍了一张合影,横幅上“溯红·寻梦”四个字被风吹得轻轻鼓起。快门按下的瞬间,大家齐声喊:“请放心,强国有我!”声音撞在碑体上,又弹回我们胸口。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望,更是一次精神的接力。队员们用行动回应了时代的叩问:新时代青年应当传承红色基因,肩负历史使命,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以实际行动践行“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东部新区成简大道二段123号
电话:028-63285900
邮编:641423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10-14 16: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