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实践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践动态
汽车未来技术现代产业学院揭牌成立!校企协同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领跑者
发布时间:
2025-10-21
来源:
阅读人数:

本网讯(记者 吴丽娟 摄影 施媛媛 袁媛)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转型升级、智能网联技术深度融合的关键阶段,为打通“高校育才”与“企业用才”壁垒,实现“校、企、产、才”深度协同,10月20日,由吉利学院与吉利汽车研究院共建的汽车未来技术现代产业学院正式揭牌成立。这不仅标志着吉利学院在深化产教融合、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上迈出关键步伐,更将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定向培育“电子信息+汽车工程+人工智能”复合型应用人才,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吉利汽车研究院新能源中心软件开发部部长金昶明吉利学院校长助理王茜为产业学院揭牌



吉利汽车研究院新能源中心软件开发部部长金昶明与吉利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执行院长罗佳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吉利汽车研究院新能源中心软件开发部部长金昶明、软件测试专家朱星宇、热管理控制开发专家柳达云,吉利人才发展集团核心业务部副部长钱凤欢,吉利学院校长助理王茜、产教融合处处长李姣楠、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执行院长罗佳等共同出席签约揭牌仪式,见证这一推动教育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的重要时刻。

根植产教融合基因,打造产业人才培育新载体

作为深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吉利学院自创办以来便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植办学内核,始终视其为培育应用型人才的关键路径。在吉利人才发展集团的牵引协调下,学校依托吉利控股集团企业资源,以“跨界校园”为重要抓手,联合行业头部企业共同打造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甲醇方向)等7个现代产业学院,形成多领域、多层次的校企合作体系,为此次汽车未来技术现代产业学院的成立夯实了实践根基。

此次揭牌的汽车未来技术现代产业学院,以跨界协同与产教融合为核心理念,聚焦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双方将充分激活双方优势——既依托吉利学院扎实的学科基础与充足的人才储备,又整合吉利汽车研究院的技术研发实力与产业资源,通过协同创新推动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技术链 “四链融合”,探索适配新能源汽车技术迭代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产业培育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

响应产业升级需求,打通人才供需 “最后一公里”



“产业学院的成立既是李书福董事长“三个校园”理念在吉利学院与吉利汽车研究院的生动落地,也是响应国家战略、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具体实践。”吉利学院校长助理王茜在致辞中表示,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处于技术迭代关键节点,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未来技术突破亟需复合型人才,而产业学院正是打通“高校育才”与“企业用才”壁垒的核心载体。



吉利汽车研究院部长金昶明在致辞中介绍,此前吉利汽车研究院与吉利学院已在课题共研、成果转化、双师型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先后完成压缩机高压控制电路设计及验证等课题,产出11项专利、18篇论文、5项软著,助力TMCU产业落地。今年新启动的21个合作课题,直面产业痛点,在电控与域控制器、三电核心技术、运动控制等领域取得新突破,部分成果已进入产品化阶段。

“当前新能源、智能网联、人工智能等技术正重塑汽车产业面貌,企业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金昶明部长表示,产业学院的成立是吉利「基石计划」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关键落子,更是打通教育链到产业链“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将为吉利未来创新人才体系筑牢根基。

创新协同育人模式,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

此次产业学院的揭牌,是在吉利人才发展集团的牵引连接下,学校深耕产教融合的成果延续。校企双方将以产业学院为平台,依托吉利汽车研究院技术研发、产业资源优势和学校电子信息、物联网、人工智能深厚的专业积淀,锚定“产业需求”,打破合作壁垒,构建开放、共享、共生的产教融合新生态,推动人才培养质量与产业发展要求同频共振。

在培养模式上,双方将推行从“理论学习”到“战训结合”的全新模式,“真题真做”,将企业前沿项目作为学生毕业设计和实战课题,采用“导师双轨制”,由校企双方共同带队,让学生在实战中成长,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动态对接产业技术发展,共同开发模块化、前沿性课程,确保学生所学知识技能与行业需求精准匹配;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推动高校教师到研究院实践、企业专家走进校园授课,打造“双师型”人才梯队;在平台共享上,开放研究院部分实验室,组建联合攻关团队,共同申报科研项目,推动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实现“人才共育、技术共研、成果共享”的双向赋能。

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与教育改革深度融合的典范,汽车未来技术现代产业学院的成立,将为行业探索产教协同育人提供新路径。未来,吉利学院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拓展校企合作维度,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更多具备创新思维与实战能力的未来领跑者,助力我国汽车产业实现更高水平的技术突破与高质量发展。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东部新区成简大道二段123号
电话:028-63285900
邮编:641423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10-21 20:08:55